大师论道第二讲——听刘志教授用科学讲述历史,从兵马俑的颜色说起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4-06浏览次数:89

大道书院云端论道,“用科学讲述历史,从兵马俑的颜色说起”

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我校也正处于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并给积极参加抗疫战斗的广大师生志愿者们舒缓一下忙碌一天后的紧张心情,大道书院于46日晚举办了“大师论道”线上讲坛。讲坛邀请了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主任、物质学院副院长刘志教授,以“用科学讲述历史,从兵马俑的颜色说起”为题,为广大师生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同时,本次讲坛还邀请了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大道书院fellow刘冀珑教授作讲坛特邀主持人。讲坛通过腾讯会议直播、蔻享学术转播,在线观看人数高达2500人次。

科学家是在编写字典。”刘志老师首先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解释了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与正在建设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国家大科学装置。“我们都是在编写一部小字典,我们把所发现的每一个新的探测方法、现象、概念和定律作为一个新词或者新句式发表出来,收录进科学的字典里去,一本将之前的未知变为已知的字典,让所有人都可以利用这里面的字符去讲述自然界中一个个美好的故事。”

刘老师表示,正是这一个个美好的故事驱动着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去探究未知。然而未知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部分是对于更美好未来的探索和向往,而另一部分就是了解万物由来,也包括探究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来源。了解历史很重要,可以使我们更好的面向未来。这也正是他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去研究历史。

在报告中,刘志教授简述了科研工作者对于秦始皇兵马俑上“中国紫”颜料研究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与古埃及的“埃及蓝”的独特相互关联。尤其讲述了他们如何利用先进的同步辐射X射线和电子显微镜等先进工具对兵马俑上紫色颜料的微观结构和组分分布进行的研究。通过复原2000多年前紫色颜料的合成过程,推断古代“中国紫”的人工合成来源于中国古代独有的铅钡玻璃的制备,并指出正是这一合成工艺与古代青铜器制造中助熔剂的使用和陶瓷制造的高温环境之间的传承,使得2000多年前的中国工匠可以合成“中国紫”(BaCuSi2O6)与“中国蓝” (BaCuSi4O10)这两种自然界中没有的紫色和蓝色颜料。

刘志教授还指出,中国紫的产生与后期消失与墓葬习俗、宗教与文化的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探测手段对历史文物的探究不仅可以复原古代工匠制作中国紫的过程,而且可以提取凝练在文物材料微观结构里的不同的文化烙印,让我们看到藏在文物中以前看不到的一面。

在报告之后,刘冀珑院长主持了同学们与报告人的交流。大道书院刘志杰院长也对刘志教授的精彩报告和刘冀珑院长的主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刘志院长通过破解兵马俑上紫色颜料奥秘的科研经历,展示了如何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视角透视沉淀在古代文物中的历史。启发了同学们对于科技创新在揭示历史和创造未来中的巨大作用,坚定了同学们立志成为科学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决心与信念。

大师论道讲坛”是上海科技大学大道书院举办的系列讲座,其目的是邀请校内外在科学、技术、人文和艺术等领域造诣深厚的大师为上科大师生分享他们的所学所悟、人生经历与成功经验,为同学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领悟社会。为配合上科大的防疫任务,大道书院开启了“大师论道讲坛”的线上版并于2022322日举办了线上版的第一讲:诺奖大师云端论道。第一讲播放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Kurt Wüthrich教授题为:The Molecules of Life: DNA, RNA, Proteins — History Placed in Perspective的视频。大道书院今后将继续推出丰富多彩的高水平讲座,希望为上科大的同学们带来更充实的精神世界。


撰稿:韩文茜

图片:韩文茜